返回 一品寒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四章 教育先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乡村小说]https://m.xcxs8.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战事停了,沈麟依然忙碌。
    边境的堡垒和驻军营地,需要大肆修建。
    铁城往北,最后一次城墙扩建,也开始了。
    一直修到黄龙江边,以后都找不到北扩的地方了。
    这两件事,他只是在规划上花心思。
    具体执行,交给军方和营造司即可。
    可要在各地开办新学,工程量可不小。
    以往,只有县学和府学,入读的都是童生和秀才。
    当然,有钱人家的孩子,没有功名也能挤进去,毕竟是少数。
    所以,各地的县学顶多百把人。
    府学也就二三百人,占地小,规模不大。
    沈麟要开办的新学,光是镇一级的五年制小学,就有上百所。
    每个镇下辖的人口,少的一万多,多的三四万。
    七起到十二岁孩子,就算不强制入学。
    每所小学都得按照上千人的规模来修。
    这个时代,真能读完五年书的,那都算很有学问的人了。
    因此,府县一级的中学,一共十所。
    每所按照五百人的规模来。
    中学可以在原有的府学,县学的基础上扩建。
    镇一级的小学,就只能新建了。
    还有,各里距离镇子远的都有十几里,小孩子上学很麻烦。
    原有的族学也不能放弃。
    只不过,铁城会把新的教材分发下去,死读书可不成。
    这些族学统一改成三年制半小学。
    三年后,孩子大了,就可以去镇里寄宿,继续就读。
    为了加强基层管理,原来的各里乡兵统一由铁锋军派人接收。
    如今可不需要那么多乡兵了。
    每个村十人,一个里保留五十人,农闲训练即可。
    派下去的肯定是铁锋军伤残老兵,靠得住。
    一正一副,两府十县就得要上千老兵。
    他们都是有文化的,各里的半小学也得由他们管理。
    传统文化课当然由原来的老夫子负责。
    但体育和思想教育,算学之内的,还得老兵们来。
    镇和县、府一级的小学、中学,体育课一样启用伤残老兵。
    一个学校得派好几个。
    至于教师,肯定由田文青的文教司派。
    经过两年的发展。
    铁城的学生不但人多,教师队伍也逐渐成熟了。
    南城的学校也分为四部分。
    铁城太大,孩子们上学麻烦。
    有家在本城的,就没必要寄宿了。
    因此,中城,北城,再建的新北城也开了三个分校。
    各府县原有的族学、县学老师,已经到了铁城。
    他们接受两个月的紧急培训,以后还得边自学边教书育人。
    铁城能派下去的老师毕竟有限,每个小学,中学,还不到十个人。
    以后,主要还得靠那些本地的先生才行。
    沈麟这几天就在忙这事儿。
    不重视都不行。
    可以预见地是,两府十县,包括铁城在内。
    八月初开学,走进学堂的孩子将超过三十万。
    不需要强制入学。
    主要是免费教学的待遇实在太优厚。
    笔墨纸砚免费,各级学校还得包孩子三顿吃食,中午必须有肉。
    学校建设和维护,老师的饷银、娃娃吃食,校服,都让沈麟包了。
    标准跟铁城学校看齐的话。
    每年花费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钱,将超过三两银子。
   &n

第六百三十四章 教育先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