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78章 火神重机枪的发明[1/2页]
大宋科学院内,中国的研究者和西方的一些研究者正在讨论研究一种新式的作战武器。有士兵反映说:“步枪装填弹药需要一发一发的进行装填,速度太慢,碰上了大规模的敌军冲锋,形成不了有效的火力阻击,而且后坐力太大了,肩上经常被后坐力顶的青一块、紫一块的,希望科学院能改进一款持续射击的枪械。”
沈括听后和外国研究者联合起来,考虑结合中西方的知识,进行一次改进研究。于是他们首先在一支老式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于是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诞生了。
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沈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枪的自动动作是利用火药气体能量完成的。在子弹发射的瞬间,枪机与枪管叩合,共同后坐19毫米后枪管停止,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同时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机构使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机枪,使其完成抽壳抛壳,从而带动供弹机构,使击发机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簧力作用下复进,将第二发子弹推入枪膛,闭锁,再次击发。如此反复,每秒10余次,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运用了复进簧、抛壳系统、弹带供弹机构、加速机构的枪械,凭借火药燃气作为动力,只需扣动扳机就能完成供弹、击发、抛壳等一系列动作。
研究完毕后,沈括上报给大宋国防军事装备研究部审批,准备大规模生产,却被那帮老家伙以太浪费子弹而驳回了。沈括很郁闷,于是给杨六郎写了信,没办法,对于这位超前的科学家来说,只有杨六郎才是他的伯乐。
杨六郎收到消息后,大喜过望,要知道这可是重机枪啊,在人类历史上,直到一战的时候,才开始大规模使用重机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的是德国,当时,德国陆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超过挺年7月在索姆河战役,德国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马克沁MG08机枪的火力密度,向40千米进攻正面上的14个英国师疯狂扫射,一天之内就使6万名英军士兵伤亡。马克沁机枪的杀伤力和残酷致死达到了顶峰
第78章 火神重机枪的发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