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21章 暗涌阴谋露端倪[2/2页]

    “进来。”顾长渊的声音依旧沉稳,仿佛刚才的“谋”字已经为他注入了力量。

    侍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单膝跪地,“大人,宋学究……他,他写了一篇文章,痛斥改革的弊端,现在城中到处都在传抄,影响甚大!”

    顾长渊心中一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他原本希望宋学究能保持中立,至少不要公开反对改革,没想到他竟然会亲自撰文批判。难道宋学究已经彻底倒向了郑王?

    “文章里都写了些什么?”顾长渊强压着怒火问道。

    “文章里说,大人的改革急功近利,扰乱纲常,将会导致民不聊生,社稷动荡……”侍卫的声音越来越小,不敢抬头看顾长渊的脸色。

    顾长渊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他知道,宋学究在文人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文章一出,势必会对改革造成巨大的冲击。

    就在这时,徐凛风匆匆赶回,“大人,属下去了宋府,却扑了个空,宋学究不在府中。属下打听到,他去了城西的清风学馆。”

    “清风学馆?”顾长渊猛地睁开眼睛,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清风学馆是城中最大的学馆,聚集了大量的学子,如果宋学究在那里公开宣扬反对改革的言论,后果不堪设想。

    “快,我们去清风学馆!”顾长渊来不及多想,立刻带着徐凛风赶往清风学馆。

    当他们到达清风学馆时,眼前的景象令他们震惊。学馆门前聚集了大量的学子,群情激愤,高声呼喊着反对改革的口号。柳才子站在高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讲,将改革描绘成洪水猛兽,煽动着学子们的情绪。

    “改革,改革,改的是什么?革的是我们读书人的命!大人们高高在上,哪里知道民间疾苦?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顾百姓死活!”柳才子的声音在学馆上空回荡,激起一阵阵的响应。

    顾长渊和徐凛风挤进人群,看到宋学究坐在一旁,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宋老先生,”顾长渊走到宋学究面前,沉声问道,“您为何要如此?您难道不明白,改革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吗?”

    宋学究抬起头,冷冷地看了顾长渊一眼,“顾大人,老夫一生钻研圣贤之书,深知治国之道。你的改革,违背了祖宗的规矩,动摇了国家的根基,老夫岂能坐视不理?”

    顾长渊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柳才子打断,“顾大人,你还有脸来这里?你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你把好好的科举制度改得面目全非,让多少寒门学子失去了进身之阶!你这是在断送国家的未来!”

    “你胡说!”徐凛风怒斥道,“改革是为了打破旧制度的弊端,给更多有才华的人机会,怎么能说是断送国家的未来?”

    “事实胜于雄辩!”柳才子冷笑一声,指着周围的学子们说道,“你们看看,有多少人反对改革?这难道不是民心所向吗?”

    顾长渊看着周围群情激奋的学子们,心中充满了无力感。他知道,这场阴谋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更加危险。他必须尽快找到证据,揭露郑王和周太师的阴谋,否则,改革将会彻底失败,而他,也将万劫不复。

    回到府中,顾长渊在书房里踱步,手中紧紧攥着那封揉皱的密信。

    “大人,”徐凛风看着顾长渊焦躁不安的样子,轻声说道,“我们必须尽快行动,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顾长渊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凛风,你说……如果……”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如果我们能找到郑王和周太师勾结的证据……”“如果我们能找到郑王和周太师勾结的证据,”顾长渊重复着这句话,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就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徐凛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证据……”他顿了顿,眉头紧锁,“怕是不容易找到。”

    顾长渊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陷入沉思。他知道,郑王老奸巨猾,周太师也非等闲之辈,他们之间的勾结必定十分隐秘,想要找到确凿的证据,谈何容易。

    “柳才子……”顾长渊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柳才子在清风学馆慷慨激昂的模样,“他如此卖力地反对改革,背后必定有人指使,而且,他与郑王府来往密切,或许……”

    “大人是怀疑柳才子就是关键?”徐凛风立刻明白了顾长渊的意思。

    “不错,”顾长渊点点头,“柳才子虽然只是个文弱书生,但他却能煽动如此多的学子,可见其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如果我们能从他身上找到突破口,或许就能顺藤摸瓜,找到郑王和周太师的罪证。”

    “但柳才子行事谨慎,我们该如何入手?”徐凛风问道。

第121章 暗涌阴谋露端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