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24章 铁证如山破奸谋[2/2页]
顾长渊毫不畏惧地迎上郑王爷的目光:“王爷何必动怒?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匣中不仅有王爷亲笔书信,还有详细的账簿记录,每一笔贿赂款项都记录在案,白纸黑字,容不得王爷抵赖!”
说罢,顾长渊将木匣打开,将里面的账册和信件一一呈上。皇帝身边的太监连忙将证据呈到皇帝面前。皇帝仔细翻阅着账册和信件,脸色越来越阴沉。
郑王爷见状,连忙跪倒在地,辩解道:“陛下明鉴!这些都是伪造的!是顾长渊故意陷害臣!”
“陷害?”顾长渊冷笑一声,“王爷可敢当着众臣的面,对峙笔迹?可敢让相关学子及其家人前来作证?”
郑王爷一时语塞,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求助般地看向周太师,周太师却避开了他的目光。
皇帝将手中的账册重重地摔在龙案上,怒道:“大胆郑王!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朕待你不薄,你却如此欺君罔上!”
“陛下饶命!臣冤枉啊!”郑王爷连连叩头,却不敢再狡辩。
皇帝怒视周太师:“周太师,你身为首辅大臣,却纵容手下官员如此胡作非为,你难辞其咎!”
周太师脸色苍白,跪倒在地,颤声道:“臣……臣失察……”
皇帝怒不可遏,下令将郑王爷和涉案官员一并收押,彻查此案。
顾长渊看着郑王爷被侍卫押下去的身影,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他转过身,对徐凛风微微点头。徐凛风会意,悄悄退出了金銮殿……他快步走向翰林院的方向,手中紧紧攥着一封信。信封上,赫然写着“宋学究亲启”几个大字。
金銮殿上的风暴还未平息,消息却已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速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郑王爷勾结官员,破坏科举改革的阴谋败露,一时间众人哗然。
翰林院内,宋学究正襟危坐,手执书卷,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郑王爷的败露,如同在他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他与郑王爷暗中来往密切,此事一旦被追查,他的声誉将毁于一旦。果然,没过多久,一名翰林院的同僚匆匆走来,面色凝重地对他说道:“学究,外面都在传,说您也参与了郑王爷的阴谋……”
宋学究脸色煞白,手中的书卷滑落在地。他想要辩解,却发现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曾经对他尊敬有加的同僚,如今看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怀疑和鄙夷。他踉跄着后退几步,颓然地跌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完了,一切都完了……”
几日前还意气风发的柳才子,此刻如同丧家之犬,躲在府中不敢出门。郑王爷的倒台,让他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他曾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郑王爷的势力,可以平步青云,如今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枚棋子。恐惧和悔恨交织在一起,让他寝食难安。府外,聚集了一群愤怒的百姓,他们高举着写满斥责之词的牌子,大声叫骂着柳才子的名字,唾沫星子如同雨点般落在他紧闭的大门上。
皇宫御书房内,皇帝来回踱步,眉头紧锁。郑王爷的阴谋让他震怒,但也让他对科举改革的方案产生了犹豫。一份联名上书摆放在龙案上,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朝中官员的名字,他们都是保守派的代表,坚决反对科举改革。
顾长渊立于御书房外,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召见。他知道,虽然揭露了郑王爷的阴谋,但这场改革之战才刚刚开始。要让新科举制度推行,必须获得皇帝的最终批准。
夕阳西下,天边燃烧着一片火红的晚霞。内侍尖细的声音打破了宁静:“顾大人,陛下召见。”顾长渊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迈步走进了御书房。
“顾爱卿,”皇帝的声音略显疲惫,“这科举改革之事……”
顾长渊躬身行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陛下……”喜欢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请大家收藏:
第124章 铁证如山破奸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