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封神后传之佛道之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八十四回 佛陀证道收俊才,天帝遭困盼消灾[2/2页]

    他带领门人弟子来到故国,并没有回到王宫,而是带着大比丘们住进了附近森林里的尼拘律园精舍。

    没办法,净饭王只得带人到森林中去见佛陀。那个时代的出家人穿的是粪扫衣(用别人丢弃的破衣服、破布拼接缝制而成的袈裟),住的是森林中的树下、山洞里、或者石头下,一年中只有在雨季的三个月,才在信众供养的屋子中安居,不外出行脚。

    离家修禅十多年的儿子,如今功成名就回乡,竟然是这幅光景,净饭王看了心中极为难受。

    第二天,佛陀依照惯例,和众比丘们分别托钵到城里挨门乞食。消息传到宫里,净饭王大为心痛,于是急忙地来找佛陀,他说:“我的孩子啊,你为何要像乞丐那样,向人乞化呢?你实在辱没我了!”

    佛陀回答道:“大王啊!这是我的祖先的遗规呀!”仅是这样的解释,净饭王是不会理解的,因此佛陀又说:“我们出身的王族和士族,如今当然尚未沦落到要做乞丐的地步。”

    佛陀接着作了一个微笑,又说:“您和您的王族,的确应以荣誉为首。可是,我的祖先,是过去的诸佛,与我的所作是相同的。”

    也就是在那天,佛陀为了会见以前的妃子耶舒陀罗,在两位弟子的陪伴之下,到了王宫。

    耶舒陀罗见到披着粪扫衣的释尊,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扑倒在释尊之前,抱住释尊的双膝,呜呜地哭泣。

    此时的释尊,扶起了耶舒陀罗,给予她安慰,用亲切的语言,向她宣说了佛陀的教法。

    那一番话,在她心中深深地留下了佛陀的慈悲,因此,当她离开佛陀以后,她便替小王子罗?罗穿起了华丽的服装,来见释尊。

    这位少年,受了母亲的指导,见到佛陀,便问:“父王啊!我于何时能成为国王,承袭释迦族的王位呢?请您给我继承吧!”

    佛陀听了此语,便牵了罗?罗的手,离开王城,把这少年带到了他和他的弟子们所住的尼拘律园,并且向他说:“你希望继承的东西,那不是永恒的,而是容易引发苦恼的东西,这样的继承,我早已不能给你了。但是,我在菩提树下所得的诸宝,可以成为你的东西,那是能让你永远继承的。”

    然后,佛陀便把这位少年王子,交给了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小罗?罗也成了僧团中最早的小沙弥。

    佛陀回国的七天当中,佛陀用佛法度化了释迦族,他的父亲闻听佛法后即证得罗汉初果“法眼净”,虽未能解脱生死,但已解脱在望,涅盘可期了。

    很多释迦族的青年也都跟随佛陀出了家,其中包括佛陀的堂兄弟提婆达多、阿难、同父异母的难陀,释迦族贵族理发师优波离也在其中,后来成为教团重要人物,是精通戒律的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佛陀的母亲在他出生后七天便即去世,他由姨母大爱道养大成人。

    在许多释迦族青年出家后,大爱道希望自己也能出家,于是与释迦族的五百名女子一起到佛陀的跟前请求出家,但一直未获得佛陀准许,多次请求无效。

    后来大爱道请求阿难帮忙,在阿难的斡旋帮助下,佛陀终于答应了请求。但顾虑到出家女众与出家男众的的不同,佛陀制定了两者往来的严格规定《八重法》(即八敬法),限令出家女众终身守持。

    大爱道等五百释迦族女子接受了佛陀制定的八敬法,遂得出家,后来她们都证得了阿罗汉。

    随着佛陀的影响越来越大,众人开始尊称他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而此时,释迦牟尼座下,不仅门人数万,还聚集了十大弟子,这十人根据各人喜乐,各自执掌一项法门,又称“释迦十圣”:

    智慧第一:舍利弗,屡次催伏外道;

    神通第一:目犍连,得天眼、天耳、他心通,地狱救母;

    头陀第一:摩诃迦叶,行十二头陀,能忍受苦行;

    天眼第一:阿那律,只因为佛陀讲经时瞌睡,因而发誓永不闭眼,因而导致肉眼坏死。其肉眼虽坏,却证得天眼通,能见十方世界;

    解空第一:须菩提,恒好空定,能通达空之义理;

    说法第一:富楼那,说法的效果最好,跟随他而证道果入涅盘度化者九万九千人;

    论义第一:迦旃延,长于将佛略说之法义详细分析说明,甚益于弟子们对佛法之理解;

    持律第一:优婆离,奉持戒律,无丝毫触犯之处;

    密行第一:罗?罗,不坏禁戒,能诵读而不懈怠;

    多闻第一:阿难,能知时明物,所至无障碍,所记忆不忘,故多闻广远,又堪忍奉上。

    而此时,在天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情:阿修罗王和帝释天打起来了!

    这阿修罗族,乃六道众生之一,也是天龙八部众神之一,说他们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说他是鬼蜮,可是他却有神的威力神通。

第八十四回 佛陀证道收俊才,天帝遭困盼消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